為準確掌握歷史遺留礦山基本情況,科學謀劃和實施“十四五”時期礦山生態修復工作,自然資源部辦公廳2021年7月15日印發《關于開展全國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工作的通知》(自然資辦函[2021]1283號,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決定組織各省開展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工作。《通知》同時印發了《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工作方案》、《歷史遺留礦山核查技術規程》。根據《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工作方案》,工作主要分為分發數據,開展技術培訓;開展核查,完成分類核定;分級核查,形成核查檔案;數據入庫,撰寫總結報告四個階段。其中,分級核查,形成核查檔案又細分為“兩上兩下”四個步驟,“一上”由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市、縣逐漸上報核查結果,通過自然資源部歷史遺留礦山核查系統報送相關信息,并對真實性、準確性、完整性、規范性進行審核把關。“一下”由自然資源部組織中國地質調查局航遙中心根據核查技術規程,對地方上報的圖斑核查結果進行初步確認,反饋初步審核結果。“二上”由各省組織市、縣對初步核查結果進行確認并完善相關資料。“二下”由自然資源部組織中國地質調查局航遙中心對各省“二上”信息進行審核,重點審核有異議的圖斑,反饋最終認定結果。要求2021年10月15日前完成技術培訓,021年10月31日前完成“一上”成果填報,11月15日前完成“二上”成果填報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工作。
受騰沖市、梁河縣、盈江縣、瑞麗市自然資源局委托,我公司作為技術支撐單位,承擔上述四縣(市)歷史遺留礦山核查。該項目工作時間緊、任務重、技術標準要求高。為圓滿完成項目工作任務,公司及時抽調技術骨干組成項目工作組,由公司總經理、常務副總經理親自帶隊上陣,發揚吃苦耐勞、能打硬仗的精神,率領項目工作人員起早貪黑,跋山涉水,對騰沖市、梁河縣、盈江縣、瑞麗市共1062塊疑似歷史遺留礦山圖斑進行了實地核查。按《歷史遺留礦山核查技術規程》對各圖斑精準分類,并及時通過自然資源部歷史遺留礦山核查系統報送相關信息(數據、佐證材料等)。
截止2021年10月20日19時,全省尚有13146塊圖斑未通過省級審查。而我公司負責的四縣(市)1062塊圖斑,已于2021年10月15日全部通過了省級審查,比上級要求的“一上”完成截止日期提前了16天,工作進度及工作質量均得到委托單位的充分肯定。
公司將根據自然資源部審核結果,按時完成“二上”及后續數據庫建設等工作。同時,將繼續協助四縣(市)自然資源主管部門,充分應用核查成果,綜合采用自然恢復、轉型利用、工程治理等方式,分區分類確定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重點,統籌安排“十四五”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任務。并結合歷史遺留礦山的區位條件等,探索利用市場化機制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路徑和模式,科學組織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,充分發揮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的生態、經濟和社會效益。(編輯:吳占毅,2021年10月21日)

路在腳下,穿越叢林尋現場

現場進行圖班核查

夜幕下“依依不舍”收工

核查路上,隨處可遇“攔路虎”

脫下鞋襪,徒步涉水有時也是一種享受

漂亮的風景藏在車輛無法達到的地方

登高望遠 ,一覽眾山小